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表演者,但一定要成为懂音乐的人
作者:中国职业技能协会 发布时间:2023-05-08
不一定每个人都会成为表演者,但一定要成为懂音乐的人
20世纪70年代,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在各个学校招生。王健清楚地记得,有一天,几位老师来到他的学校挑选人。在课堂上,他和其他几个学生一起被选中了。“当我到达小红花时,老师递给我一根竹笛,所以我学会了。”
王健以前没有音乐基础,家里也没有人这样做。但这一巧合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如今,“小红花”已成长为著名竹笛演奏家、中国竹笛专业协会副会长、江苏省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会长。近日,一场名为《南韵北曲》的王健竹笛独奏民族音乐会在江苏大剧院精彩上演。演出前,记者采访了王健。从8000多年的文化瑰宝竹笛发展到现在钢琴儿童的引导,王健强调: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一名表演者,而是一个懂音乐的人,尤其是我们的民族音乐。
竹笛是中国最古老的吹管乐器之一,已有8000多年的历史。最早的笛子是骨头(鸟和鸟的四肢),然后是石头、玉、铜、铁和其他材料,而现代主要是竹子作为原料,被称为竹笛。中国竹笛具有强烈的中国民族特色,发音动心,委婉。作为中国民族乐队中重要的旋律乐器,主要用于独奏,也可以参加合奏。
王健从小就参加南京小红花艺术团学习竹笛,向著名演奏家林克群先生学习。1983年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民乐系,师从蒋志超教授。自1987年起,中国人民解放军空政文工团独奏演员。自1993年起担任江苏省民族乐团独奏演员、管乐声部长。几十年来,随着中国竹笛悠扬的笛声,王健的步伐遍布世界各地,参观了日本、泰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德国、法国、美国等表演。给他留下深刻印象的是在德国的一场表演。“演出结束后,我问一个德国人,你明白吗?他说,明白了,他说要哭的感觉。我当时吹的是《妆台秋思》,说的是昭君出塞,有一种怀念故国的感觉。“在进一步的交流中,王健得知观众是一名德国工人。”我问他为什么来听音乐会。他说得很简单。疏忽是我妈说不能吃饭,不能听音乐会。因此,他们都买了一年的表演套票,隔一段时间就来看表演。
在国外,听音乐会已经成为一种生活习惯。许多发达国家的孩子从小就学习乐器,不是为了等级考试,而是为了培养自己的音乐素养。“目前,许多中国儿童也在学习弹钢琴、古筝,包括竹笛和许多其他乐器。我认为这是一件非常好的事情,在社会发展到一定高度后,它需要依靠文化和艺术素养来支持它。”
音乐能教人什么?王健认为,首先,音乐可以让孩子坐下来安静;其次,音乐具有细致严谨的特点,这正是孩子们在文化课学习中所需要的素质“一部小作品可能有一两千个音符。你认为一个孩子能背诵一个乐谱一点也不错。另一方面,他能背诵英语吗?”此外,孩子练习钢琴时,眼睛、耳朵等身体所有器官都处于瞬间高度集中的状态,因此吸收知识的速度非常快。
“当然,音乐给人们带来的不仅仅是这些,还有人文和整个社会文明素养的提高。因此,我提倡不是每个人都成为表演者,而是成为懂音乐的人,尤其是我们的民族音乐。”
与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相比,王健认为中国民乐的发展需要加快步伐。在《南韵北曲》的特别演出中,王健现场演奏了五部作品,包括发生在南京的《桃花扇》、《昆曲》和《桃花扇》。杜晓苏老师作曲的竹笛协奏曲首演在台湾省,引起极大震惊。后来,它出现在许多音乐会上,包括中国音乐学院和上海音乐学院。”;还有冯子存曲和王甫建编的竹笛独奏《新五梆子》。“五梆子”是1949年以前在华北流行的器乐曲牌。它原本是一首非常短的民间歌曲,不能上台。”但改编后,其表现空间大大扩大。”;还有以庄周梦蝶为基础的竹笛协奏曲《蝴蝶梦》、具有少数民族特色的竹笛协奏曲《鹰之恋》和曾为江苏创作多部歌剧的唐建平作曲的竹笛协奏曲《飞歌》,都是以竹笛为基础,在舞台上呈现出中国文化的特色,既体现了竹笛是一种地域性、包容性强的乐器,又体现了现代音乐语言的丰富性和多样性。
“当我们在学校学习的时候,我们一直有一个愿景。杜明新先生,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中《快乐女战士》、《万泉河清澈》的作曲家。他的《红色娘子军》写完后,在课堂上给我们听,非常漂亮。我问他,我们的民间音乐什么时候能达到这一步,他说有一个很长的阶段,我想今天几乎已经到来了。”王健说。
郎朗小时候练习钢琴的经历曾经让很多人觉得每个成功的音乐家背后都有一个非常严厉的父亲。说到他的艺术经历,王健并不否认他也“打”了他的父亲。“孩子们,淘气,坐不住了。可以说,我周围的演奏家和音乐教授都没有被“打败”。”
你见过凌晨4点的南京吗?王健说,当我还是个孩子的时候,我经常在四点钟起床。为了不打扰人们,我每天早上从大兴宫的家跑到鸡鸣寺后面的山上练习竹笛。当其他学生上学时,我练习了两个多小时才回来。“当时,许多学习乐器的孩子都在山上练习。许多和我一起玩的朋友现在都成了领导者。我认为这种艰苦的反复练习的过程本身就是一种财富,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没有人能随意成功!